Page 8 - 第1061031期得獎作品
P. 8
目標,但是不要讓完美使自己感到挫折和失敗。別因為「不完美」而放棄自己,
這是我讀完這本書的第一個感想。
這本書也讓我反思「完美」與「不完美」的價值。從小到大我總是因為被
期待而一直對自己施壓,只想成為大人們心中的完美小孩。因為人們從一出生
起,就會被貼上標籤,就會被以分數來分等級。結果,分數高的越來越進步;
分數低的卻再度被批評,而越來越墮落,越來越悲觀。兩者皆淪入惡性循環中。
這些「完美」的期待,不但使小孩痛苦,更限制了他的發展。誰知道班上成績
倒數的同學,不是未來為國爭光的奧運金牌得主?誰知道那個總是沉浸在自己
世界裡的小孩,不是未來改變世界的偉大發明家?「不完美」的小孩也可以成
功,那我們為何還一直被「完美」拘束著呢?
「不要害怕完美,因為你永遠達不到它。」這是西班牙畫家達利所說的。
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瑕的人,人總會有各自的優缺點。所以生命應該追求精彩有
意義,而不是追求完美。海倫凱勒因重病而同時失去聽力及視力,她不是完美
的人;但是她卻憑靠毅力,成為美國出名的作者及演說家,為其他的殘疾人士
爭取權益,為他們打氣。她並不完美,但她卻活出生命的美好及深度。貝多芬
在四十八歲時兩耳完全失聰,又有一位愛酗酒的爸爸,更因為家境拮据沒有接
受過完整的教育,他也不是完美的人。但他靠著對音樂的熱愛及過人的天賦,
成為家喻戶曉的音樂家,創作了許多清心悅耳的樂曲。他對奏鳴曲和交響曲有
極大的貢獻,更影響了古今的音樂界。他並不完美,但他活得傑出,深具貢獻。
海倫凱勒和貝多芬在條件上有所缺憾;但正因缺憾,反而蘊含了無限的轉機、
無限的可能性,他們在生命舞台上的精彩演出,完全掩蓋了先天的不完美。
我也曾在現實的考驗中感到挫敗,因為自己並不完美而失望,常常活在壓
力和恐懼中,甚至悲傷哭泣。但現在我領悟了自己永遠都無法變得完美,可是
可以用其他方法充實自己。所以我開始將生活重心放在課業和比賽以外,首先
學習各式各樣的才藝。我選修了吉他的音樂課程,藉著空閒時間練琴,讓自己
好好地放鬆心情。我喜歡手指在弦與弦之間穿梭的感覺,喜歡聽那悅耳的旋律
在耳邊迴蕩,喜歡沉浸在那只有自己的世界裡。其次積極地參加活動,我參加
了歌唱比賽,找到對歌唱的興趣,而且喜歡上站在舞台的感覺。我也參加了模
擬聯合國,學會如何將自己的想法,與其他的代表國深入討論。我認識了很多
好朋友,生活因此添加了別種趣味,不再無聊平凡,不再因為沒有一百分而哭
泣,不再因為壓力而晚上失眠,生命的畫布上塗滿了多彩多姿的瑰麗色彩。我
更發現了每個人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夢想天空,可以不受拘束地在其中揮灑。
我不需要完美的自己,因為我是獨一無二的。活出自己比活得完美更重要。
作家法郎士說過:「我能堅持我的不完美,它是我生命的本質」。不完美
是每個生命的本質,但我們可以用自己的特色來彌補這個本質。「完美」不是
生命追求的終極目標,不放棄自己、活得精彩、活出自我才是值得追求的生命
意義。
四●討論議題:
在人人都追求著完美的世界裡,你是否願意放下心裡那顆因為不完美而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