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第1061031期得獎作品
P. 40
值得令人思考的部份。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讓愛在那裡顯現〉。作者
在一星期前就告訴了女兒有一位聽障人士要來家裡,當時女兒緊張兮兮地問:
「我要怎麼跟她說話?她會不會好奇怪?」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後,女兒學
會了如何與殘障人士共處。這段故事令我想起,小時候我曾問過行動不方便的
爸爸:「腳這樣不方便,會不會很難過?」爸爸卻回答我「不會!我反而因為
這樣而更加努力、更加堅強!」劉俠女士說得好──「上帝創造了有缺陷的人,
讓人間的愛能在那裡顯現」劉墉也曾在書裡說過──「上帝的不公平,讓我們
用人間的愛來填平」因為爸爸的行動不方便,所以平常上下樓梯間,我們都會
微微扶著他,讓他不要摔著了;出去玩時,每走一小段路就會找個地方,好讓
他休息。一點點看似微不足道的關心、協助,就能帶給他溫暖、開心。
〈聖誕老人死了嗎?〉也很令人深思,每年的聖誕節,作者都會為女兒準
備聖誕節禮物,並且故意把壁爐前面的罩子拉開,再把火爐裡的一些灰撒在地
上,製造出聖誕老人來過的景象。而直到一次媽媽不小心說溜嘴,作者的女兒
才發現聖誕老人沒來過的事實。記得小時侯,每年聖誕節時,總以為收到的聖
誕節禮物都是聖誕老人送的,直到有一次我無意間發現了禮物提前好幾天出現
在我們家,便也開始懷疑有沒有聖誕老人的存在?經過一番詢問確認候,才知
道原來沒有聖誕老人來過。而當看完這篇故事的時後便覺得作者說得很不錯
──「聖誕老人不在是一個住在北極圈老人的專利,人人都可以作聖誕老人。」
人們常說:「施比受更有福」多多幫助他人,給予他人多一點,作一個「手心
向下」的人吧!
而在〈人生何必處處拿第一〉這篇,則告訴了我們人生不必處處都拿第一,
重要的是過程中自己「學到了什麼」,又把自己學習到的知識「運用了多少」,
而不只是當一個兩腳書櫥。
現代的社會中,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來能夠出人頭地,但一味的學
習、讀書,而不懂得「運用」就能夠成為這樣的人嗎?我想做個「快樂的讀書
人」,把學到的知識,經過思考轉變為自己的東西,因為那才是讀書的意義。
閱讀完這本書後我認為,不只是閱讀「書籍」能稱為讀書,「人生的道理」
更是一本值得我們去細讀且實踐的書籍。
四●討論議題:
為了讓世間更美麗,我們要如何實踐這些道理呢?具體的做法有什麼?對
身為學生的我們,當下能做的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