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stars18
P. 86
從對事以「真」到對事已「臻」 高中組 第一名
高二乙 陳 謙
於野鴨鳴噪、世事紛擾的時代,杜甫渴望以和平甘露潤濡大地。在官途闃黑困阨之際,蘇軾秉著「侶魚蝦,
友麋鹿」的豁達精神,為人生另闢蹊徑。經過五年的普台生活,每當心緒低落、挫折橫阻時,四箴行便是我的脫
困明燈:敬上心輝耀輕慢,慈下心燭照冷漠,和合心暖煦疏離,而真誠心,則讓每件事皆能臻至完善。
真誠心是我最不足之處。以前我認怠惰為友,每逢返校前夕,常淪為功課的奴隸。看似是高效率地完成作業,
其實只是胡亂書寫的一場空。然而日前依著四箴行處理事務,卻獲得新的體悟:「做完事」與「做好事」並非一
衣帶水般接近,唯有先「對事以真」,方能成就「對事已臻」——「做好事」。
去年有緣參加一項短期活動,事前報名極為繁瑣,整體流程自始至終需六個月。過程中需備齊的文件包括三
篇作文、學校同意書、口試資料、彌封的師長推薦信,及有教務處戳章的成績單……。面對林林總總的各式準備,
煩悶之心一次次鞭笞著熱情。報名進行到半途,幾度天人交戰。課業是我的本務,活動是副業,為了副業搞得心
神不寧,終日奔忙於瑣務中,值得嗎?
思忖許久,此時四個字映入眼簾:「對事以真」。對事以真,是去除虛偽心態,勇敢面對,把事情做精確。
一件事必有波瀾起伏,若隨波逐流,終將一事無成。而真誠是人性最可貴的底色,唯有直心對待,直下承擔,才
能成事成才。霎時,精神一振,找回了報名時的誓言:「即便無法錄取,也要圓滿地完成報名流程。」憑著這份
覺照,最終我胸有成竹地通過面試,參加活動。
在報名的準備中,看似僅需秉持「對事以真」的態度,實則不然。撰寫推薦信時須以恭敬心懇託師長,繕寫
文書資料也需敬謹請益師長,而事後更要禮謝感恩,這些皆為「對上以敬」。至於準備時偶爾心神不寧,知心好
友總會適時為我排憂解難,成為不離不棄的精神梁柱。或是因住校不便,特別拜託請假外出的同學購買信封,這
些都是平日「對人以和」積累的福慧資糧。另外,為了練習口試,請家長扮作口試考官,一遍又一遍糾正我急促
的抖音,他們不厭其煩地再三指導,令我備感溫馨。隨後我將這份溫情傳遞給一同報名的學弟妹,不遺餘力地傳
授要訣,這則是「對下以慈」的智慧。對事以真,廣義而言囊括了敬慈和。要成就一件事,需四箴兼備,因為四
箴行是一體融通的。
四箴行之中,我認為若依上下、自他、人事的層次排序,是敬、慈、和、真。然就行事的前後次第表述,則
為先實踐對事以真,再思考「為何應敬、慈、和」,才能真正明瞭校訓的真諦。四箴行實際上是渾融無礙的完整
系統,四者以禮統攝,真是禮的本質,而敬、慈、和是禮的節文。內心具有真誠,表現在外自然能對上以敬、對
下以慈、對人以和。唯有四者和合,方能圓滿成就諸事。而其入手處,便是「對事以真」。唯有先對事以真,方
能讓事情達到完善,亦即從「對事以真」成就「對事已臻」。
思惟出這番道理後,我立志揮別怠惰,秉持從真入手的原則,再融合敬、慈、和的精神,將事情做到至臻至善。
Pu Tai Senior High School
82 校訓四箴行藝文比賽獲獎專欄
82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