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112-2小論文
P. 102

新創企業如何成爲詐騙溫床?

                  (一) Theranos 董事會與聯邦監管不足

                       Theranos 的董事會成員包括了一些政治和商業名人,如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Hen
                  ry Kissinger)、前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James Mattis)、前參議員比爾·弗里斯托(B
                  ill Frist)等。然而,這些人似乎對 Theranos 的技術和業務並不了解,也沒有對公司的內
                  部運作進行有效的監督。一些前員工和目擊者稱,霍姆斯控制了公司的所有信息流,
                  並隱瞞了許多問題和風險。她還利用自己的魅力和說服力,讓董事會和投資者相信她
                  的願景。 (Waikar,2018)

                       另一方面,聯邦監管機構也沒有及時發現和制止 Theranos 的不法行為。美國食品
                  和藥物管理局(FDA)、美國衛生部(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美國醫學實驗室改
                  進計劃(Clinical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s)等機構都曾對 Theranos 進行過審查
                  或調查,但都未能揭露其核心技術的缺陷和虛假宣傳。直到2015年,華爾街日報(WSJ)
                  記者約翰·卡雷魯(John Carreyrou)開始發表一系列揭露 Theranos 醜聞的報道,才引起
                  了公眾和監管機構的關注。

                       更令人驚訝的是, Theranos 甚至利用了一個法律漏洞,來讓 Theranos 公司那樣的
                  實驗室不屬於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管轄。其規定的内容基本上是:創建並使用自
                  己的實驗室不需要向上報備測試結果,也不需要向獨立監管機構證明研究結果的可靠
                  性,這項法規訂立與1976年,原本是爲了平衡當時實驗室的安全性和創新性,卻在將
                  近40年以後被 Theranos 惡意利用,令監管機構和公眾對 Theranos 的驗血機器的風險了
                  解非常有限,是一個美國聯邦政府對於新創公司沒有足夠監管機制以及監管機制無法
                  與時俱進的證明。 (Dobias,2022)

                  (二)投資者貪婪心態

                       一些投資者在聽到了某個新創企業有了某個突破性的技術或者產品,就會貪婪地
                  加大投資,而不去核實該技術或者產品的可靠性和市場需求。 Theranos 曾經被認為是
                  一家價值超過90億美元的公司,但是由於公司所宣稱的技術無法實踐,走上了詐騙的
                  道路并且最終導致了該公司的破產。在這個案例中,投資者貪婪地加大投資,而不去
                  核實該技術或者產品的可靠性和市場需求。(訪談黃先生,2024年2月16日)

                  (三)創業者道德缺失

                       新創投資市場需要創業者有堅定的信念和良好的品德,以及對自己的產品和服務
                  有清晰的定位和優勢。然而,一些創業者卻只關注於短期的利益和名聲,而忽視了長
                  遠的發展和社會責任。他們為了吸引投資者和用戶,不惜使用各種手段來美化自己的
                  形象和數據,甚至做出違法違規甚至違背良心的事情。 Theranos 詐騙案就是一個典型
                  的例子。該公司創辦人霍姆斯利用她的年輕、美麗和雄心,以及對血液檢測技術的虛
                  假宣傳,成功地說服了許多知名的投資者和合作夥伴,包括沃爾瑪、沃爾格林、美國
                  國防部等,向她投入了數億美元。她還在媒體上大肆宣揚自己的願景和成就,被譽為
                  「女版賈伯斯」。然而,她隱瞞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她所聲稱的血液檢測技術根本不
                  可靠,甚至可能危害人們的健康。當真相被揭露後,她不但面臨著法律的制裁,也失
                  去了所有的信譽和尊敬。她不僅背叛了投資者和消費者,也背叛了自己的理想和使命。
                  (Kanda et al., 2021)




                                                            5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