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111-1閱讀心得作品集_完整版
P. 12
新冠病毒快篩造假之可能性及成因
液中,酸鹼值約為 7.4,若是滴入過酸或過鹼的溶液造成變動,會對蛋白質的功能造
成劇烈的影響,進而產生假陽性的結果。
案例中英國學生滴入的可樂和橘子汁都屬酸性,酸鹼值介於 2.5 到 4 之間,這些
酸性溶液中的檸檬酸,磷酸,和蘋果酸都具有影響蛋白質的功能,可使抗體的功能
失效,並間接影響快篩最後的結果,才會「蒙騙」過試紙,出現 T 線。由圖四可發
現,酸性物質(例如:可樂、酒、果汁、自來水)及鹼性物質(例如:蘇打水)皆
可造成假陽性的結果。此時快篩中的緩衝液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一點,中性緩衝液
可以重新平衡檢體的酸鹼度,並將它重新變回不會影響到快篩檢驗結果的酸鹼值。
(Thirumalaisamy P Velavan, 2021)
圖四:不同酸性溶液滴入新冠病毒快篩後的反應
製圖:Thirumalaisamy P Velavan & Christian G Meyer (16 Feb 2020). The COVID-19 epidemic.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052514/
三、酸鹼液體造成的快篩呈色實驗
(一)實驗過程
根據酸鹼值高低選擇六種液體,並用廣用試紙測試其酸鹼程度後進行排序,由
酸到鹼排序如下:檸檬酸、白醋、橘子汁、水、肥皂水、小蘇打水溶液。將溶液滴
入快篩(各四滴),分別在五、十、十五分鐘記錄下呈色的狀況,並在十五分鐘時
打開卡夾,觀察膠體金是否有被液體運送至抗體(藉此確認若快篩無呈色是否為液
體流動性不足導致)。紀錄下各液體在反應時間、是否呈色、呈色深淺的差異,並
由此推導出結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