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1111010閱讀心得作品集_電子書檔
P. 54

所謂建築不是隨著時間完成即停止的成長的靜止物品,只要社會上人們持續利用,就是種經
            常變化成長的「生物」。( p.221)

            三、我的觀點:


            人說環境形塑人,人因應環境改變生活型態。安藤忠雄先生認為建築能反映人們的慾望、夢
            想。秉持這份信念,開始了旅途,透過旅行學習建築。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去參觀了安藤忠雄先生的展覽,大部分的展覽物品我沒有看得很懂,或
            者該說是沒感覺。看書的時候,就像是走著當年他旅行時走過的路,循著安藤忠雄先生的思
            路,有了比較多的文字敘事才終於理解安藤忠雄先生的建築的設計理念。多次閱讀且反思
            後,我對安藤忠雄先生書中提到的建築有了另一番詮釋。


            首先,我在書中尋獲人類居住的樣態。安藤忠雄先生說過:「住宅,建築的原點。」住宅作
            為人們遮風躲雨的避風港,是人們在建築領域中踏出的第一步,同時它也帶出人們對於安穩
            度日的生活的想像及慾望。而對於居住,他說:「群聚而居,集合住宅的原點。」集合住宅
            的原點在於聚落,或許是住宅的延伸。綜觀古今,人類聚集生活在具有豐富生存資源的地
            方。像是長江、黃河流域、西亞的兩河流域,又或者是埃及的尼羅河流域,也都因此孕育出
            廣為人知的文明。可以證明人類群聚而居的習慣,孕育出現在的都市樣態。

            此外,在人際的面向,安藤忠雄先生說:「廣場,集合眾人的場域。」有了廣場的存在,讓
            那個生活空間裡的人際互動活絡了起來。有了時間、地點,當人們想要休憩時,走到了廣
            場,便能與自己生活圈以外的人互動,空間注入了生命力,變成一個活著的空間。我認為,
            上述住宅、集合住宅,以及廣場是組成都市的基礎。住宅提供人們居住的地方,集合住宅使
            人群居,而廣場更進一步聚集群眾,讓都市有了生命力。由此,從建築中建構出人類生活的
            樣貌。


            最後,他精要概括出建築的黃金三角。他明確指出材料、幾何構造以及與自然融合,是現代
            建築不可或缺的三個要素。材料、幾何構造塑造出建築給人的感覺,也是穩固建築的基礎,
            是每一個建築都會具備的基礎條件。至於,「融合自然的理念」是我覺得安藤忠雄先生特別
            且令人敬佩之處。當人們在都市裡不斷進行各種活動,不斷發展的同時,往往為了打造自己
            家園而向自然借取資源,因此,在建築時要秉持著「取諸自然,還諸自然」的感恩情懷。因
            此,他的建築常能在人為的工巧中見到人文的溫暖。

            如今,我懂得建築不只是材料的組成,不只是物質的建構,更是人文精神的呈現。因此要領
            略建築蘊含的那份信念,除了基礎學科的積累,更需要培養人文精神的關懷。因此,我期許
            自己,在看到建築的當下,要練習細細的觀察每一個細節;在看到建築之後,更要不斷的感
            受並思考,建築傳遞出的精神。相信,幾經觀察、思惟便能將所見所想內化、轉譯,得到屬
            於自己對於那些建築的一番詮釋。

            安藤忠雄先生說過:「建築,一場無止盡的挑戰。」我有建築的夢想,看完此書,我相信只
            要不自我設限,不斷挑戰與積累,便能得出連自己都想不到的靈感,創造出有溫度的夢想建
            築。






                                                            52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