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1111010閱讀心得作品集_電子書檔
P. 58
破全書的立論基點。的確,權力使人腐敗,財富使人貪婪,自我使人狂妄,在最終時刻道德
崩塌失控,遂抹滅掉美好的人生,而成為沒有露臉的殺人者。在《失控隧道》書中,清楚地
揭露了這些殺人者。
哲學家薩特認為「他人即地獄」,意即為了在他人眼中獲得存在感,而不斷努力成長,
以致遭受種種磨難,所「呈現出的自我」。然而網路世界卻相反,常常是「我即地獄」。有些
人絲毫不在乎他人的眼光,只把網路當成個人舞台,在聚光燈下毫不掩飾最原始的「同仇敵
愾」之心。書中李正秀生存時,他是浪費國家資源的敗類;在他死後,他的妻女是謀殺丈夫
的兇嫌;在妻女死後,她們卻成為茶餘飯後的閒談。看似真實的謊言,卻包覆著一層又一層
的、骯髒的想像力,在大街小巷中散播,使人們在虛無中獲得快樂。我認為現今的社會亦是
如此,所謂的「正義」,在網路世代裡往往與「多數」劃上等號。只因多數人相信,再荒誕
不經的言詞也是真理,再不堪入目的行為也是信仰。這就是第一種殺人者—冷漠、殘酷、自
我,以網路暴力一點一滴地架構出扭曲的人性,在高處俯視地面上愚蠢掙扎著的弱者。
另一種殺人者是「無視」的殺人者。在社會的污染下,人們學會做一個事不關己的旁觀
者,而且成為一種習慣。在得知李正秀於隧道中遇難時,打電話採訪渴望頭條新聞的記者;
在李政秀妻子急切垂詢丈夫的救援進度時,撇除自己責任的承包商;在民眾審視下,將人命
與國家財富放在天平上衡量的政府官員,這些冷漠的看客,為了保護自己,以事不關己的看
戲心態,成為擊垮最後一份堅持的稻草。這種殺人者,有時候比真正的殺人犯更令人憎惡,
因為殺人犯直白地讓人看見他的錯誤;而這些不露臉的殺人者,卻以種種說詞:或盡職責之
忠、或循法律之名、或舉大局之重,為個人卸責,把自己包裝成高尚的君子,實則是不折不
扣的偽君子。
我們都知道擁有時不珍惜,失去時才後悔,是最傻的事,但這卻是反覆上演的生活常
態。例如被困在隧道的李正秀,後悔自己總是和朋友喝酒消遣,而錯過了女兒的童年。但往
者已矣,來者又不可追,後悔一寸寸地啃噬心靈,此種傷痛,如何訴說?幸好和李正秀通話
後的專家,終於向女兒說出之前總覺害臊的「爸爸愛妳」,這一生就不怕遺憾了。來不及表
達的愛意,沒時間陪伴的親情,往往是最深切的遺憾,最惋惜的傷害。也許父親在等待兒子
的一句感恩,兒子卻在等父親的一句道歉。也許在習慣性的欲言又止前駐足太久,而不願突
破;也許對來日方長的認知錯誤,最後徒剩悲傷。「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不
要再因為輕忽而傷害對方了,不珍惜也是一種殺人。
但在上述失控的災難裡,也顯露出善良的人性。那些浮在表面上的亂象,也許受政治的
操控,也許受慾望的擺弄,凸顯出了社會的醜態,卻也使我看到了沉澱其下的美好。那些網
路暴力帶來的傷、無視帶來的痛、錯過留下的遺憾,固然險惡,卻使人反思惕勵,成為改善
的契機。例如專家看到那些未有絲毫罪惡感、沒有一點良心的貪官污吏,讓他義憤填膺,於
是違背眾議站上舞台,怒斥那些「殺人者」。這是作者留下的一盞湛明之燈,也是萬惡中的
一朵清漣之花。我想,在惡意的操縱裡,依然會有人挺身擺脫框架,發出正義的獅子吼,成
為一個千古「罪人」,從而改變世界。而這便是在渾濁惡世中,令人能滿懷信心堅持活下去
的力量。
人性的可怕、扭曲、崩壞,隨著崩塌的隧道,變得失控。我們都可能是沒有露臉的殺人
者,但「人性本善」卻為醜陋的故事埋下答案。人性之惡,或由慾望、或由環境,卻可在回
歸純樸的性善中找到救贖。由失控到掌控,我想這就是人性的可貴,失控隧道的出路。
四、討論議題: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