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1081031小論文
P. 65

地磁反轉與蜂群崩潰症候群



            討地磁特性和蜂群崩潰症候群的關聯。以下,本文會分別介紹地磁、蜜蜂磁感受器及兩者之
            間的交互影響。

                    三、地磁與地磁反轉的成因

                      (一)什麼是地磁

                 地球磁場是源自於地球內部,並延伸到太空的磁場。磁場在地表上的強度在 25-65 微
            特斯拉(即 0.25 至 0.65 高斯)之間。粗略地說,地磁場是一個與地球自轉軸呈 11°夾角的磁
            偶極子,相當於在地球中心放置了一個傾斜了的磁棒。目前的地磁北極位於北半球的格陵蘭
            附近,實際上它是地磁場的南極,而地磁南極則是地磁場的北極。

                    磁層指的是地磁場在電離層以上的影響範圍。它能夠向太空延伸幾萬公里,並且阻止
            太陽風和宇宙射線中的帶電粒子損毀地球大氣上層,因此使得阻擋紫外線的臭氧層不致消失,
            受到地球磁場牽引的帶電粒子也在地球兩極高空中造成絢麗的極光(aurora)現象。

                      (二)地磁的成因:發電機理論( Dynamo theory)

                 科學家認為,地核向外散發熱量時,引起外核中熔融鐵的對流運動,進而產生電流,地
            球磁場即是此電流所致。這種形成天體磁場的原理,稱為發電機理論(dynamo theory)。當
            導電流體流經已形成的磁場時,會產生電磁感應及其磁場。感應磁場對原磁場有補償作用,
            如此一來可維持自身電力的發電機就形成了。類似的磁場在太陽、金星等天體上也存在
            ( 格拉茲麥爾、歐爾森,2005 )。依照發電機理論,若一顆行星能夠產生行星磁場,必須
            滿足三大要件:

                         1、 行星內部存在大量的導電流體
                 地球深處的外核為液態,且富含鐵質,包覆著由純鐵所組成的固態內核,深埋在厚重的
            地核與極薄的大陸、海洋地殼之下,距離地表的深度約 2900 公里。這些由鎔融的鐵和鎳構
            成的外核,具有導電性能,相對著包圍在外面的地函發生轉動,使之在原有的小型磁場中產
            生電流,這個電流就可以產生地球的磁場。

                       2、熱對流
                 驅動地球發電機的能量,一部分是熱能,一部分是化學能,兩者在地球核心深處加熱物
            質,使得地核底部比頂部熱,造成浮力,因此外核深處那些較熱、密度較低的鐵會上升。當
            這些液體到達地核頂端, 碰到上方的固態地函時, 會喪失部分的熱。於是液態鐵會冷卻、
            密度變得比周圍環境高,因而下沉。這個透過外核內部液態鐵元素的上升及下沉,將熱能由
            下往上傳送的過程,稱為熱對流。

                       3、科氏力效應
                 地球自轉造成科氏力效應(Coriolis  effect),會使得地核內上升的流體偏向。在地核中,
            科氏力使湧升的流體沿著螺旋路線上升,順著似螺旋線圈般的移動。而又因地球擁有富含鐵
            的液態核心,有足夠的能量驅動對流,並具有科氏力可使對流的流體扭轉,這促使以導電流
            體流經已形成的磁場時,會產生電磁感應及其磁場,這使地球內部得以產生磁場,即為發電





                                                            4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