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第1081015梯次閱讀心得_電子書
P. 10

曾經對生命閃爍熱愛的雙眸,要去哪裡憑弔?我認為,跳脫僵化的制式思考,
                   才能迎向改變的朝陽。

                        有時,看得太清楚,也是一種錯。故事中一位母親,因為兒子參加小傑而
                   起的改革活動,最終以犧牲生命作為最無言的抗議,這讓我聯想到了這本書的
                   標題──危險心靈,究竟,危險的是什麼?令人恐懼的又是什麼?當真相被揭
                   開時,人們往往會去責怪那個把錯誤指出的人。這就是小傑的悲歌,因為他的
                   清楚明瞭,再加上過人的勇氣,他與眾不同,卻也被視為標耙,更是『危險』
                   的象徵──戳破一切不公與黑暗的危險人物,善惡間的矛盾從此而生。然而,
                   我認為若能得到不後悔的坦蕩,便能不枉此行。

                        難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才是最適當的不二法門?是否,因循苟且的冷
                   漠是必備的生存準則?在書中,我讀到的不僅是教育體制的弊端,更深刻感受
                   到人性的「自私」。在小傑最需要同儕支持與鼓勵之時,我看見了疏離與沉默。
                   我一直堅信,教育之所以珍貴,貴在讓人習得同理與分享的智慧,用同理的眼
                   光對待異己,以分享的胸懷幫助他人。然而,捨本逐末卻如此頻繁,為了考上
                   名校,更多的父母更願意依循傳統,不顧一切努力衝到最好、無所不用其極只
                   為讓孩子求得一個好功名,更別說費心思地參與所謂的「改革」,遑論發起一
                   場抗爭了。讀書,似乎成了通往名利的唯一途徑,一處堆滿敗兵屍骨的戰場,
                   一把殺戮希望與熱情的屠刀。

                        小傑的勇敢,驅使他試著將身處深淵奮死掙扎的孩子心裡最沉重的吶喊表
                   達出來,呼籲社會重視孩子的權利,卻阻礙了人們追求「名利」的大道,如代
                   罪羔羊般成為眾矢之的。無論是追求功名的考生、處心積慮的父母、抑或是暗
                   收賄款的教職人員及政府官,不都是出自貪婪之心嗎?「如果人與人之間相處,
                   在一起的目的只是單純的為了『瞭解彼此』,那該有多好?」其中傳達對現實
                   的無奈,更沉重地指出人與人最重要的真誠之心,早已寥寥無幾,若每個人都
                   能以一片真心與他人相交,便能少點鬥爭與憎恨。「人與世界的諸多聯繫,其
                   實常常是與陌生人的交接,而對於這些人,無欲無求,反而能夠表現出真正的
                   善意。」讀到張曼娟的《百年相思》時,心中感觸良多,若能用一顆單純的心
                   與人相交,便可多結一份善緣。


                   四、討論議題:
                        在發現不公之時,是否能鼓起勇氣,承擔後果,為他人挺身而出?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