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小論文作品集封面側標-1080331
P. 62

水仙廟?關帝廟?媽祖廟?笨港水仙宮文史資源大盤點


                 二、笨港水仙宮合祀的主神與特色

                           水仙宮集合了古笨港地區曾經存在的三間重要廟宇:水仙宮、協天宮、天后宮,
                      三廟都曾經在繁華的古笨港各領風騷,後因水患而同祀一堂,而今又因因緣合和而
                      成為水仙宮、天后宮兩廟分立的狀況,協天宮雖依然是水仙宮的後殿,也擁有自己
                      的信眾。信眾各自的蒞廟進香,走著卻是同一條通道,形成了水仙宮獨特景觀,在
                      一般廟宇是很難看見的。而三間廟宇的主神也因為這特殊的歷史背景而發展出不同
                      的特色。

                                            表 2    笨港水仙宮的主神與特色
            水仙尊王(水仙宮)
            1.   水仙是臺灣早期漁民、海員和郊商所信奉的水神,後來漸被媽祖取代。
            2.   臺灣水仙信仰通常以禹帝為尊,再配以四位與水有關的歷史人物,常見有:伯益、寒
                 奡、魯班、伍員、屈原、項羽、孫恩、王勃、李白。
            3.   笨港三郊(金晉順、金正順、金和順)多次出資改建。
            4.   笨港水仙宮的五水仙為:禹帝、伍員、屈原、魯班、項羽。
            5.   陪祀寒奡(盪舟尊者)、后羿(善射尊者)兩位全身泥塑像分立於兩旁。
            關聖帝君(協天宮)
            1.   三國名將關羽以忠勇著稱,自唐代起歷代皆有追封為王、侯,明神宗時更加封為協天大
                 帝,地位尊榮,此後「協天宮」就成為關帝廟常見的名稱。
            2.   笨港協天宮建成年代已不可考,只能大致推斷在清乾隆年間,嘉慶  8 年(1803)北港溪
                 氾濫,與水仙宮一同被沖毀,道光 28 年(1848)信眾捐資增建水仙宮後殿,祀奉原協
                 天宮關聖帝君,形成兩主神合祀的特殊現象。
            3.   水仙宮的關聖帝君聖誕是在農曆 5 月 13 日,非一般常見的農曆 6 月 24 日。
            4.   在地傳說多:水災預言、赤兔馬吃草、騎馬關公託夢。
            5.   以靈驗著稱,有分靈、分香擴展到周邊地區。

            天上聖母(天后宮)
            1.   據稱建於康熙 52 年(1713),舊稱媽祖廟,祭祀臺灣較少見的「汀洲媽」。
            2.   相傳雍正年間笨港窯工楊謙攜帶本宮香火袋,前往彰化窯廠打工,香火袋於夜間常現神

                 光,彰化信眾依此香火建廟「南瑤宮」。清代中葉,「南瑤宮」媽祖開始回天笨港后宮
                 進香,信徒稱呼本宮媽祖為「祖家媽」。
            3.   臺民俗分靈廟須向本廟「謁祖進香」,因此南瑤宮自古有到笨港天后宮進香之禮。為感
                 謝楊謙從笨港帶來香火之勞,謁祖進香時,會到楊氏祖屋拜訪,楊家感於難以擔當,特
                 請南瑤宮再分靈一尊媽祖神像,以為奉祀並作紀念。以便成為「神對神」同格進香,而
                 非「神對人」的屈尊謁拜。
            4.   楊家媽祖因私人奉祀,無力負擔媽祖神袍,因此南瑤宮至笨港進香時,就把南瑤宮媽祖
                 的新神袍順便換給楊家媽祖,俗稱「換龍袍」。
            5.   明治 39 年(1906)發生丙午烈震,媽祖廟震毀,神像移駕楊謙家祠奉祀。
            6.   大正六年(1917 年)、昭和十年(1935 年),改在楊家舉行換龍袍。
            7.   二戰期間楊家男丁被日軍強徵到南洋當軍夫未回,子孫絕嗣,楊家媽祖遂遷祀到笨港水
                 仙宮,1962 年起,換袍禮也改在水仙宮舉行。
            8.   笨港天后宮於民國 87 年(1998),擇現址重建。民國 101 年(2002)入火安座。楊家媽
                 遷祀天后宮,尊稱為「開臺祖家媽」,換袍禮、謁祖進香儀式此後改於此舉行。



                                         (表 2: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3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