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第1080315梯次閱讀心得_電子書
P. 29
44 高二庚黃昱瑛《情緒寄生》讀後心得
交互作用的最直接體現,換句話說,情緒是種感受,而感受都需要對象。所以,
就字面意思解讀的話,情緒用寄生來形容再恰好不過了。
書中四個章節,涵蓋了 34 種心理學的效應,作者不用專業口吻解釋,卻選
擇用一則又一則的真實案例娓娓道來,令人分外覺得親切。而最讓人欽佩的是事
例中的深刻反思,不僅在別人的故事中做個明白的旁觀者,更能在自己的故事中
跳脫當下情緒,學會觀照內心。我想,這正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你我人生中的
必修學分吧。
「 不行嗎?」直接說進心坎裡,這是書中我最想要分享的一句話。男人選
擇了自私,不再對內心的渴望閃躲,向離過婚帶著孩子的她說出了心裡話:「我
不知道,我就是想把話說出來而已。不行嗎?」經歷了爭執和分手危機,心結慢
慢解開,最後兩人終於步入禮堂,和孩子一起。
現實世界中,比比皆是這樣的迷思。我們總是太害怕爭吵,害怕失去親密的
關係,所以將自己的情緒、別人的情緒都寄生在身上。像一口悶燒鍋,沒有瓦斯,
沒有點火,卻自動加溫,讓一切悶到爛熟發餿。可是心不是食物,心會痛,心會
抗議。的確,人們無法,也不應該忽略他人的感受,所以選擇默默傷害自己,直
到承受不了時才如黃河潰堤,洩洪千里不可收拾。這種隱忍號稱仁慈,但我認為
這其實是沒有智慧的殘忍,阻絕了溝通,只會帶來更大的災難。
有情緒,就要發洩出來;有想法,就要表達出來。孩提時的我,最怕父母生
氣,最怕老師失望,所以我選擇當乖乖牌,做一個人見人愛的孩子。可這塊「貞
節碑」實在太沈重,長輩的期望,同輩的嘲諷,讓我像一頭猛獸暴衝狂走,嘶吼
咆哮,甚至還一次次地用尖銳冷漠的言詞傷害至親。如果不是家人和朋友無量無
邊的包容,或許至今我仍深陷囹圄之中。在這段失控歲月中,反觀自思卻悟出了
一個道理:不要讓情緒寄生。叛逆無理的我鑽不出牛角尖,亂箭直刺家人身上,
「湍飛雷震三千尺」,在一場唇劍舌槍的猛烈攻防後,望著父母削弱疲憊的模樣,
我終於在愧疚中選擇反思自我,這才釐清了交雜錯綜的情感──對父母疼愛的渴
望、對自己無能的失望、對眾人期待的恐懼。這場會戰,即便我們使用過度激烈
的方式溝通,卻了解到:彼此其實比自己所想的更愛對方,我深深慶幸:把話說
出口,把情緒宣洩出來,我也深深謹記別再被情緒寄生。
當個「也很重要」的人,真有這麼糟嗎?看到作者這樣反問自己,我也不禁
向自己拋出了這個問題。許皓宜老師是家裡的獨生女,從小她就覺得自己是家裡
三人之中多出的一位;恰巧如我,是家裡三個小孩中唯一的女生,上有哥哥,下
有弟弟,我是他們兄弟組中額外的一個外人。這種感覺在弟弟稍長之後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