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第1080315梯次閱讀心得_電子書
P. 20

26 高二乙張心柔《親愛的安德烈》讀後

                       隔閡,是兩代之間一定會有的問題,常常是因為價值觀不同而產生的。想想

                   我和母親之間,也有這個嚴重的問題。特別是在這一兩年,我們之間變得比較沒
                   有話聊,她問:「吃飽了沒?」我回答:「吃飽了。」她接著叮嚀我:「最近有寒
                   流要來,記得多穿點衣服。」我回答:「喔,好。」常常一分鐘就結束對話,我
                   們不分享生活的大小事,也不碰觸彼此的心靈。但看完這本書後,發現其實兩代

                   之間不是無話可談,而是願不願意談而已。龍應台透過層層努力,與她的兒子從
                   原本的沉默,到最後願意敞開心房,分享彼此的想法。他們談話的內容包括國家、
                   政府、世界觀、文化、道德、生活等。這些議題,不僅打開了彼此視野,也更促
                   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高中時期有熾熱的夢想、飛騰的情思、糾葛的困境,是最

                   需要和父母溝通的階段。我曾經在爭吵後想要溝通,卻因為害怕被否定而望之卻
                   步。看完書後,我決定要嘗試搭起和父母之間的橋梁,用溝通去了解我深愛的父
                   母,用同理的心去了解父母的愛,用體諒的心接納他們的關愛。我相信:當我們
                   打開心扉的當下,愛的暖流便會源源傾注進來。



                      從家書中,可以看出東方的媽媽龍應台,和西方的兒子安德烈有很大的不同,
                   特別是在思想教育上。東方的父母通常都會幫小孩打理得好好的,孩子遇到困難,
                   通常只要叫一聲媽,問題馬上解決;而西方的父母是採取放手讓孩子嘗試的教育

                   方式,雖然孩子可能要歷經多次失敗才會解決問題,但卻學會承擔。反觀我們,
                   當我們十七歲還在讀書的同時,西方的孩子早已開始計畫人生,開始去闖蕩,開
                   始去遊歷,但我們卻囿困於一道數學題中。人的生命就像一顆頑石,要在經歷滄
                   桑之後,才能留下痕紋之美。所以我贊同西方教育,因為人生是自己的,如果把

                   所有事都交給父母,那,人生決不會精彩。因此我希望父母都能相信自己的孩子,
                   雖然會擔心孩子受傷,但是只有在沒有人幫助孩子的情況下,他才能真正強壯,
                   真正成長。



                        第 11 封家書──「陽光照亮你的路」,裡頭有句話深深感動了我,對於兒子
                   遇到的感情挫折,龍應台做出了這樣的回應:「安德烈,我們自己心裡的痛苦不
                   會因為這個世界有更大或者更『值得』的痛苦而變得微不足道;它對別人也許微
                   不足道,對我們自己,每一次痛苦都是絕對的,真實的,很重大,很痛。」雖然

                   這封家書講的是感情,但我覺得套用在生活中,也可以給人甚深的啟發。我非常
                   認同龍應台的觀點,正視痛苦是解決痛苦的不二法門,因為極度的痛苦才會帶來
                   最大的解放,才能使我們大徹大悟,才能使我們得到真正的快樂。果東法師對人
                   的勉勵是:難過時,就對自己說:「難,過!」難行時,就對自己說:「難,行!」

                   這真是睿智的人生智慧。


                      另外書中第 28 封家書──「給河馬刷牙」,是令我最有感觸的,裡頭寫了這
                   麼一句話:「對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龍

                   應台寫出了全天下父母的心聲。父母親總是叨念著:「要認真讀書」、「怎麼又考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