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107-11071115梯次小論文比賽得獎作品
P. 78
快點消「濕」
(3) 原先也有想要加入氯化鈣當吸濕物,但因其吸濕的速率過快,極難測量
其重量變化。另外,「碳」在吸濕指定時間為 22 小時的實驗中,看起來
吸濕能力太弱,故未列入本實驗。
表六:指定吸濕時間為 20 分鐘的實驗結果
吸濕物 水被吸
吸濕物 △W1=吸濕物吸濕 水原重 △W2=水原重-
吸濕物 吸濕後 收後重 △W2-△W1
原重(g) 後重-吸濕物原重 (g) 水被吸收後重
重(g) (g)
洗衣粉 5 5.003 0.003 25 24.980 0.020 0.017
茶葉 5 5.006 0.006 25 24.981 0.019 0.013
辣椒 5 5.003 0.003 25 24.984 0.016 0.013
氧化鈣 5 5.01 0.01 25 24.981 0.019 0.009
氯化鈉 5 5.01 0.01 25 24.985 0.015 0.005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實驗製作)
(四) 實驗結論
1. 吸濕物吸濕後重量應該會增加(△W1=吸濕物吸濕後重-吸濕物原重),而放在
旁邊的水杯應該重量會減輕(△W2=水原重-水被吸收後重),若不計空氣中的
水氣量,應該△W1= △W2,而事實上兩者並不相同,可見空氣中的水氣不
能忽略。從△W2 均大於△W1 來看,表示水杯所減損的水量超過吸濕物所
吸收的水量,經與老師討論的結果,我們猜測可能與燒杯難以完全封閉,封
閉系統內的水氣流失到外界所致。吸濕物與水杯內的水在封閉環境裡各有蒸
發與凝結作用,吸濕物的吸收水氣能力似乎無法充分展現。
2. 吸濕時間越久,△W1 越大,△W1 22hrs 均大於△W1 20mins。
3. 基本上這次的實驗不很成功,雖然已經向老師借了很精密的天平,受限於吸
濕時間都不是很長,吸濕結果都不顯著,應該延長吸濕時間。我們從文獻探
討所蒐尋到幾項除濕小物,像是茶葉、洗衣粉、鹽巴(氯化鈉)及辣椒都有吸
濕效果,至於小蘇打粉似乎效果就沒那麼顯著了。
參、結論
現今的社會有許多人,很容易對身邊的化學物質產生過敏,例如市面上除濕劑所含的成
分就容易使呼吸道產生問題,尤其是含有氯元素的化學成分,因其發生化學變化後,就容易
釋出氯氣,刺激氣喘病患氣管收縮,而過敏性鼻炎患者會有打噴嚏、鼻水流不停的現象。像
這樣的化學反應不但不能重複使用,還會造成環境汙染。我們在這次的研究發現,茶葉渣、
洗衣粉、粗鹽的除濕效果都不錯,放在宿舍也很安全,值得推廣運用,未來希望還能再找出
其他更有效的天然物質來解決潮濕發霉的問題。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