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第1061031期得獎作品
P. 49

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我們要將這五件事做
                   到圓滿。最後,「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做一個對
                   國家社會有貢獻的人,使大家稱讚你的父母,這樣就是大孝。所以要好好孝順
                   父母,做好我們該做的事,進一步達到孝的終極目標。

                      其次重要的是:我們在待人接物絕對不可以對不起天、對不起人,一定要
                   浩氣凜然。孟子曰:「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就是如此。其又云:「存乎
                   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
                   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若能做任何事能做到別人看你的
                   眼睛是亮的,代表你充滿正氣,剛正不阿。所以,我們在做任何事情,都要以
                   這兩句話來衡量自己的所作所為,使自己的言行合乎仁義禮智信,乃至於不違
                   背那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孟子‧告子》云:「子服堯之服,誦堯之言,行堯之行,是堯而已矣。」
                   蔡老師藉著古代賢人的事蹟及著作,再加入自己的人生經驗來述說儒家思想,
                   告訴大家「福田心耕」及修福報的重要及好處,如果人人都能如此,就能達到
                   孟夫子所云:「人人皆可為堯舜」。甚至在未來,更進一大步,如宋代儒者張
                   載所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達到
                   學習孔孟的終極目標!

                   四●討論議題:
                   1.中台堂上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法語:「以慈悲心對治嗔恚」。我們
                   在日常生活中面對不同的人事物,都要以一顆慈悲、包容的心來對待,但當我
                   們在待人處事上,脾氣難以降伏的時候,當下要如何「以慈悲對治嗔恚」呢?

                   2.中台禪寺住持──見燈大和尚開示:「我們做人,要學習報『四恩』,父母
                   師長恩、三寶恩、國家恩以及眾生恩。」而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可以用什麼樣
                   的方式、作為,來報答、感謝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在你身邊,或默默無私奉獻的
                   人?

                   3.《禮記‧曲禮》云:「侍坐於所尊敬,毋餘席。見同等不起,燭至起,食至
                   起,上客起。燭不見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讓食不唾。」這段文句主要在說明:
                   與長輩用膳時,應有的禮節及其應對進退。這段話,從事相上來說,是與長輩
                   相處,一套正確的操作模式。而在理上,它有沒有告訴我們進一步更深刻的涵
                   義呢?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