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普台之星15
P. 90

心靈工畫師

                                                                                                                                文/國文科教師 陳彥名
                                       自從工業革命之後,現代人的生活似乎都裝上了蒸氣機與輪子,從食衣住行到通訊、娛
                                     樂,每個領域的發展腳步都越來越快,而人們的身心也隨著這講求速度的社會風氣而浮動不
                                     安;社會新聞充斥著各式各樣的紛爭和衝突;國際新聞中各國之間的文攻武嚇,甚至爆發戰
                                     爭的報導更是屢見不鮮。究其原因,在這快速變動的時代,人們似乎早已放下「禮讓」、「忍
                                     耐」這些美德,只求先滿足自己的需求,自然造就了現在這個紛亂擾動的社會。
                                       既是如此,若能重拾古人那修「忍」的功夫,是否就能重啟往昔那重「禮」的國風呢?
                                     先賢孟子曾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所以動心
                                     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說明了堅忍的性情正是成就大事的必修功夫。戰國時期文臣藺相如
                                     對武將廉頗的敬重與忍讓,正是一段「相忍為國」的典範,使當時的趙國避免產生動盪,並
                                     依然保持良好的國力。秦末張良和圯上老人黃石公的故事更為人津津樂道。黃石公以幾近無
                                     禮的態度要求素昧平生的張良下橋為其撿鞋、穿鞋,之後又在約定會面時對遲到的張良不留
                                     情面地斥責;而張良雖不明究理,仍對上以敬地對黃石公保持著應有的尊重,也就是這份「忍
                                     辱」的功夫,最後讓黃石公放心地將兵書傳予張良,成就了「忍辱以成」的一段佳話。可見
                                     若能修得「忍辱」,不論是對自己或是對國家、社會,皆能有良好的影響。
                                       「忍惡無瞋」是做人的修養,更是處事成敗的關鍵。普台高中創辦人惟覺安公老和尚曾
                                     就「忍辱」的重要開示大眾:「學習最重要的就是一個『忍』字,尤其是忍惡。如果能夠忍
                                     受外面境界所帶來的一切煩惱,這念心靜下來,就不會起瞋恚。所以當遇到他人給自己境界
                                     時,就要『汝自禁息,當無瞋責』。『禁息』就是修忍辱,身心皆要平靜,這就是一種『定』;
                                     有了定,就能息滅瞋心的煩惱。禁息之後,還要『當無瞋責』,就是要逆來順受,自己反省
                                     檢討,不再指責對方。假使真正能做到這種『忍』的境界,不論對方態度如何,這念心都能
                                     保持如如不動。」
                                       大善知識的智慧引導,引領著普台學子學習從「忍」中修得更深廣的器量,培養面對人
                                     生必備的韌性和寬容。以下是國中部學子分享自己如何在求學與生活中修養「忍辱」這門功夫:

88
       心靈工畫師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