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普台之星10
P. 7
個本能的發揮而創造出各類的藝術。 情 」, 而 是 對
一個模擬成功
在當時人類所能使用的模仿工具中,希臘人原本 的角色本能式
最重視語言,因為它能模仿的格局最大:不論繪畫或 的 雙 重 反 應。
雕塑,都不能像荷馬的史詩一樣,以單一作品模仿一 亞氏的這個論
段完整歷史——《伊里亞德》,又稱《特洛依戰記》, 點與前面所提
希臘人相信人
或一個英雄的完整人生——《奧狄 類 具 有 模 仿 本 古希臘劇場
修斯流浪記》。 能 的 觀 念, 不
謀而合。
到 了 西 元 前 五 世 紀, 隨 著 酒
雖然是舊
神祭 (Dionysia) 擴大舉辦而興起 論 點 老 觀 念,
但 時 至 今 日,
的新藝術——戲劇——很快地成 依然有其值得
參 考 之 處。 讓
為 熱 愛 藝 術 的 希 臘 人 的 新 寵, 我 們 稍 微 離 題 古希臘劇場的現代演出
一下,來談談現今電視娛樂節目的生態。早期的電視
原因很簡單,它完美地綜合了 娛樂節目大多是所謂的「綜藝節目」,節目中主持人
依序介紹明星入場來表演他們的才藝(大多是歌唱)。
扮演酒神所使用的面具 當時人們所熟知的各類藝術, 曾幾何時,這類的節目逐漸式微,繼之而起的娛樂節
舉凡繪畫、雕塑、音樂、舞 目是「選秀比賽」。這類節目的表演者並非明星,而
是所謂的「素人」,也就是像你我一樣的「平凡人」。
蹈以及詩歌,並且更加具體地模仿出他們所觀察的世 即便參賽者唱歌跳舞的能力明顯比一般人好,但就是
沒有明星的光環,再加上節目製作單位常刻意揭露他
界。從顏料到文字,所有模仿工具的精巧搭配,創造 們「平凡而感人」的身世背景,例如:英國的蘇珊大
嬸,觀眾們很快地就能進入「同情」的狀態;若是該
出仿真度前所未有的「模仿品」,透過視覺、聽覺以 參賽者還能夠一鳴驚人,讓評審眼睛一亮,觀眾便會
立刻起立鼓掌,甚至還會含淚讚嘆。其實,若是仔細
及認知的震撼,影響著觀眾的情緒與心靈。 想想,觀眾鼓掌讚嘆的並非是該參賽者歌唱得多好、
亞里士多德曾在其著作《詩學》中,談及觀眾的
心理反應。他認為一個塑造成功的悲劇角色,不僅會
讓觀眾對這個角色產生「同情」(sympathy),也會
產生觀眾將自己投入角色中的「移情」(empathy)。
換句話說,做為觀眾的我們,不但能以旁觀者的角度
對劇中人的遭遇感同身受,從觀察到同情,我們還
能脫離旁觀者的角度,直接投身到舞台上的模擬狀況
之中,從模仿到移情。這兩個心理作用並非我們自身
的意識所能操控,例如:觀眾在看戲的時候,沒有辦
法同時想著「這一幕我先用同情,等到下一幕再來移
普台藝術大廳到英國文藝復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