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111-1閱讀心得作品集_完整版
P. 6

新冠病毒快篩造假之可能性及成因
            壹、前言

                 一、研究背景及動機

                           自 2019 起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已經三年過去,為了能提早投藥、降低重症,確診

                      定義從 PCR 陽性變為快篩陽性。不同於 PCR 核酸檢測需要 1~2 天的檢測時間,快
                      篩的方便性較高,只需 20 分鐘,但快篩的準確度低了許多,且偽陽性、偽陰性的案
                      例層出不窮,前陣子轟轟烈烈的鬧出英國學生利用可樂滴在快篩試劑上,做出陽性
                      快篩以逃避學業。對此英國伯明罕大學迪克斯教授在衛報訪問中指出:「False

                      positives affect not just that child but their family and their bubble at school, so it is
                      a pretty selfish thing to do.」(Nicola Davis, 2021)  因此我們想知道究竟快篩是怎麼運
                      作的,又是依據什麼呈現陽性呢?本研究將對快篩的運作方法做出探討,並了解其
                      可造假的漏洞。


                 二、研究目的


                      (一)病毒檢測介紹

                      (二)探究不同檢測原理之快篩的呈色比較

                      (三)分析酸鹼性溶液造成快篩呈現陰陽性的結果


            貳、文獻探討


                 一、病毒檢測介紹

                      (一)檢測病毒的方式

                                  新型冠狀病毒 SARS-CoV-2 屬冠狀病毒科,症狀為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症

                             狀,包括鼻塞、流鼻水、咳嗽、發燒等,但嚴重可能出現肺炎與呼吸衰竭。
                             病  毒  可  以  透  過  吸  入  、  直  接  或  間  接  接  觸  途  徑  傳  播  ,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SARS-CoV-2 發病之潛伏期為 1 至 14 天,但確診病人發病前 2 天即可能具傳

                             染力。(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20)目前檢測新冠肺炎的方式有三種:
                             核酸檢測(RT-PCR)、抗體檢測(快篩)、抗原檢測(快篩),  這三種方
                             式根據檢測物質及探測方式各有其優缺點(表一),而本研究將聚焦於目前
                             市面上最常見的抗原快篩。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