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1111010閱讀心得作品集_電子書檔
P. 44

「被罵,能是一種幸褔。」這是我不曾想到的。往往被罵時會感到煩躁、生氣、甚至對罵回
            去,「罵」無論從那個方面探討,好似都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本書,在生動的師徒互動中,
            突破了這般成見,是其可貴之處。

            首先,因為被期待、被關心,所以才會被罵。罵,有時候並非怒火的展現,而是期待的落
            空;有時不是錯誤的指責,而是成長的期許;有時不是無情的責難,,而是必須及時給予的
            糾正。在上述情況下產生的「罵」,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關心與在乎。比起旁人的漠不
            關心,作者認為被罵才是一種幸福。一種被賦予期待,求好心切的真正關懷。


            其次,罵人要有一雙通透而銳利的眼,能夠看見事物背後的癥結。作者的師父是一個極其兇
            悍的人,每次作者做錯事,總會被師父指責。這時師父彷彿雷公,霹靂啪啦把罵人的話砸到
            作者身上。雖然疼痛,但作者發現,這些責罵都點在錯誤的核心。有時連作者也沒發現自己
            的錯誤,而眼光犀利的師父早已看出作者行為背後的心理狀態。一次寺院中的防火演習,作
            者不等師父吩咐交代便搶著說:「已經做好了!」結果被罵到臭頭。原本,作者自認為是積
            極主動,,再受到當頭棒喝後,才反省到急功爭名的心態。諸如此類的互動,在書中屢見不
            鮮。我衷心佩服這位師父,總是能看到事情的本質,看到表象背後的心緒狀態,並能即時地
            給予更正。而且在嚴厲的同時會聚焦在事情本身,並不會對當事人去多做批評。師父的罵很
            單純,嚴厲且凶狠;師傅的罵很純粹,明確而切要。罵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徒眾看清自己,進
            而變得更好。

            最後,罵人是一門藝術。什麼時候罵、怎麼罵、罵完之後需不需要加以修復,都是良好的
            「罵」所應該注意的。罵人的時間必須在犯錯的當下,必須即時指正,毫不猶豫。如果在事
            後才去跟當事人說,會讓對方有種被「秋後算帳」的感覺。罵的時候一定要嚴厲,模稜兩可
            是無法看清真相。罵完之後更要觀察,若夾雜了太多情感,適度道歉並再次表達期許。這門
            罵人的藝術,令我受益良多。


            上了高中我當上了班長,時常需管理班上的秩序,在管理的同時常常面臨兩難的局面。我不
            知道我是否應該糾正同學,還是放任他們一直吵下去。職責上,我應當選擇前者,可是執行
            上卻令我備感困擾。我常在想,我的管理是否能讓同學們意識到他們的錯誤?還是僅僅只是
            再做一件損害我人緣的蠢事?看完此書,終於豁然開朗。班級不公不義的事情,我等本就需
            給與矯正,何況我有職務在身,我有權利跟義務讓同學知道他們的錯誤,重點在於,如何執
            行。或許我不像那位師父一樣怒目圓睜,但我依然在明辨錯誤的基礎上,針對錯誤去說、去
            表達我希望同學們能改正的事情。這是從書中學到的事,也是期望自我修練的人生課題。

            四、討論議題:


            家長與孩子之間真的以「朋友」來定嗎?是傳統的打罵教育好?還是應該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
            相處呢?














                                                            42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