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一 1060315讀書心得比賽得獎封面
P. 43

晶,散發著無比的光芒,令人遍嘗世間的甘苦。

                      人生有四大樂事,其中之一是「他鄉遇故知」,在戰亂的時代,許多青年
                   離開家鄉到人生地不熟的異鄉,想要得到「溫暖」成了一種奢求。慶幸的是,
                   一九八二年,有個家願意給予他們那最想念的家鄉味。齊邦媛的母親在當時招
                   待了許多離鄉背井的東北孩子,她將每個孩子視如己出,她最喜歡和他們聊著
                   家鄉,一起回憶那屬於他們的明山秀水。戰亂流離中,有時連是否能看見明天
                   的曙光都沒有把握,但人與人之間反而更珍惜相親。「生命是深秋桂子,跌落
                   了,才暗香彌離。」因為曾經這麼疼過,所以今朝我懂得你的苦,這種相濡以
                   沫的知惜之情成了彼此的慰藉,這短暫的相遇,成了許多人最無法忘懷的片段。
                   在寒冷中一碗熱呼呼的羹湯,成了人世間溫情的永恆表徵,定格在生命中的每
                   一時刻。

                      反觀今日太平歲月的圖象,在台北迅疾便利的捷運上,平安幸福的人們,
                   或前往求知的學校、或趕回溫馨的家園,每個人衣著光鮮地安坐位置上,但不
                   交流。有的低頭撥弄著手上微微發出冷光的屏幕,有的用耳機摀住了雙耳,車
                   廂裡安靜得不可思議。我可以感受到身旁人的溫度,卻感受不到他的感情,彼
                   此像花開花落般漠然淡去。太平使我們沒有機會感受失去家鄉的疼痛,同時也
                   失去相互瞭解的機會,成了一個又一個只為自己著想的個體。

                      戰爭使人相憐相念倍相親,太平使人淡然陌然復寂然。不游得令人更欽佩
                   在戰火中伸出援手的善人。

                      南開中學,是在戰爭中屹立不搖的信念化身。即使敵人用猛烈的炮火攻擊,
                   也摧毀不了張伯苓校長的教育理念。在艱辛的環境下,他成就了數萬學生。因
                   為這一所學校教的不單單是學問,最重要的是它強化了堅定不移的愛國情操。
                   這所令日本人畏懼的典範學校,讓蔣中正宣布為「有中國就有南開」,更凸顯
                   了南開中學是多麼令人尊重及畏懼。一位校長能帶來如此大的影響力,是因為
                   他擁有堅實的理念,並化作實際行動。從此「南開精神」成了不敗傳說,經過
                   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至今仍在流傳著。辦教育就是要如此卓然。

                      我和齊邦媛一樣,有幸也遇上了一位大教育家,他是學校的創辦人。創辦
                   人建立學校是為了落實敬慈和真的精神,讓每一位學子都能以此四德待人處世,
                   並宏傳四方、澤及子孫。他以甚深的願力建立了一個純善的校園,我們在境教
                   的薰染下萌芽滋長、吐蕊結實,深深地感受到教育的潛移默化之功。若是沒有
                   創辦人的理念,今日怎麼會有溫煦暖風吹拂於校園之中?創辦人為這所學校奔
                   波、募款,創立過程雖然艱辛多舛,然而他將一切阻力化做動力,像一株巍然
                   古木,庇蔭萬千學子在其下學習,代代相續,綿綿不盡。

                      教育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國可破、家可亡,只要教育的火苗不熄,一切就
                   充滿了希望。但在烽火連月的時候,有多少人為了保身而放棄了最初的理想?
                   在太平盛世中,又有多少人因隨波逐流,而與理念背道而馳?這些人都是教育
                   界的罪人。一個人可以影響一個世代。不論戰亂與承平,都有仰之彌高的教育
                   家。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