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一 1060315讀書心得比賽得獎封面
P. 64

表面文義雖是如此,但我認為,其「內在的涵義」有兩個地方值得我們欣
                   賞、學習。其一:從這個篇章,我們可以知道,孔子遇到任何的問題,一定會
                   提出疑問,並把它弄懂,抱持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而不是對於事情含含
                   糊糊、略知一二就帶過去了。所以不管當下在做的是什麼事,我們都要秉持著
                   這般態度及精神,才能將每一件事情「做好」、「做確實」。

                      其二:孔子雖然在當時已是一位禮學大師,但他仍在問問題中學習。我認
                   為,孔老夫子心中是抱持著「精益求精」的態度來詢問太廟之事。我們在學業
                   這方面是不是也應該抱持著這份精神呢?學習一門知識、專業領域當然要抱持
                   這個精神,「把問題弄懂了,要更上一層樓,藉著反覆的練習、操作,讓我們
                   對其能滾瓜爛熟,乃至於能舉一反三。」這樣自己所擅長的領域才能更上一層
                   樓。

                      記得高一的時候,我讀英文的方式,可說是「不求甚解」,而且一直認為:
                   只要將單字記熟、文法弄懂,並把錯的題目聽懂,這樣便能上考場。結果段考
                   的成績大致上都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分數,自己也因這個問題覺得很沮喪。有
                   一次,因為和某位英文成績優異的同學在聊天中談起此事,同學的回饋給了我
                   許多值得被採納的意見及方法:「除了背單字、把句型看熟,更重要的是課文
                   以及習作的題目,要多加演練,因為這兩個東西其中隱含著許多的細節,這些
                   細節就是重點。錯的題目,要去找老師或英文程度較高段的同學請教、解惑。
                   你弄懂了,更要勤加練習題目,多次反覆的演練。這樣才能慢慢的熟悉考試的
                   大方向、抓到題目的『眉角』!」聽完同學的建議後,我在讀英文時,便按著
                   那位同學的方式來讀書。我發現,我的英文成績漸漸有了起色,分數一次比一
                   次高,慢慢的符合了自己對自己的期待。所以,我們讀書也要效法孔老夫子那
                   「入太廟,每事問」這樣把問題全部弄懂、精益求精的精神,這樣學業才能方
                   有所成。

                      有句話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如果沒有孔子,試想會有多少
                   的混亂、人禍在這個世上層出不窮的發生呢?而我們今日向孔子學習做人做事
                   的道理,再加上自己的努力。這樣,便能在事業、學業上都能有所成就、乃至
                   於為現在這個社會開創美好未來,共同成就孔子所嚮往的「大同世界」!

                   四●討論議題:
                   1.《史記‧孔子世家贊》云:「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
                   謂至聖矣!」從太史公的這段話,我們可以知道孔老夫子的偉大之處及其歷史
                   地位。而孔子在待人處事上,是具備什麼樣的節操,使司馬遷如此敬重?

                   2.《中庸》云:「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儒家述
                   聖──子思在此闡述:孔子傳述之道大多為傳承古代聖賢之仁德,這是天經地
                   義、無庸置疑的。而我們要將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落實於日常生活,要
                   從何處下手,才能在待人與處事中取得中庸之道?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