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一 1060315讀書心得比賽得獎封面
P. 6
大驚失色的我,似熱鍋上的螞蟻,焦躁不安。良久,始終未發現其蹤跡,此時
的我早汗涔涔而淚潸潸了,旅遊興致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此時,父親告訴我:「悔恨不僅是對往事耿耿於懷,也是過去某件事而產
生現在的情緒;吸取教訓是一種有益的作法,也是我們每個人不斷進步與發展
的重要環節,今天你應以粗心大意為戒,而非因而墮落。如果下個撿到的人,
因而開心一整天,豈非妙事?釋懷過去,才能享受人生。」父親的一席話,如
暮鼓晨鐘,頓時讓我大夢初醒。是啊,既然真的找不到,又何必再去煩惱?不
如看開點,期許下個發現的人,能把喜悅傳承。
書中提到,有個人上進心很強,一心一意想升官發財,但從年輕到老,卻
還只是個基層辦事員。這個人為此鬱鬱寡歡,感覺自己活得很失敗,每次想起
來就以淚洗面。一位新進同事覺得很奇怪,便問他其中原委。他說:「我怎麼
不難過?血氣方剛的時候,我的上司愛好文學,我便學著作詩,學寫文章,想
不到剛覺得得心應手,卻換了一位愛好科學的上司。我趕緊改學數學,研究物
理,詎料上司嫌我學歷太淺,不夠老成,還是不重用我。後來換了現在這位上
司,自認文武兼備的我,老成持重,誰知上司喜歡青年才俊。眼看我年齡漸高,
就要被迫退休,一世無成,怎麼不難過?」沒有自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為了
去迎合別人,而不停地改變自己,卻從中迷失。一個人若失去自我,就沒有做
人的尊嚴,就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印象中,剛到一個新環境,為了讓自己的人緣變好,開始改變自己的個性。
日復一日,早已不認識自己。人緣確實有變好,但不再「真」而是多了「做
作」。活著應該是為了充實自己,而不是迎合他人。沒有自我的人,總是考慮
別人的看法,這是在為別人而活,因此活得很累。我們無法改變別人的看法,
能改變的僅是我們自己。想要討好每個人是沒有必要的,太在乎別人隨意的評
價,自己不努力自強,人生就苦海無邊了。別人公正的看法,應當作我們的參
考,則有利修身養性;別人不公正的看法,不要放在心上,以免影響我們的心
情。
我們經常為了一件過失而和長輩爭得面紅耳赤,理直氣壯的為自己辯解,
從不自我反省。對於師長諄諄教誨,總是不屑一顧。似乎世界是因我而轉,父
母的責備,往往是冷眼對待。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
莫大焉。」沒有人敢保證自己不犯錯誤,有時甚至一錯再錯。既然錯誤是不可
避免的,所以錯誤的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悔改。每個人都喜歡聽讚歎
的話,這是人性。忠言逆耳,當有人對自己數落一番時,大多數人都會心有不
悅,有些人甚至拂袖而去,連表面的禮貌工夫也不願做。面對錯誤,若能坦然
相對的話,相信一定會有所成長。「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銅為鏡,可以
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此言當為人生經常奉行的準則。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真正過不去的是自己的心。在紅塵之中,都不
可避免要經歷苦風淒雨。面對艱難困苦,想開了就是天堂,想不開就是地獄。
放下,不是對生活的失職,而是人生中轉變的契機。只要你心無罣礙,什麼都
看得開,放得下,何愁沒有喜悅的春鶯在啼叫?何愁沒有快樂的鮮花在綻放?